提示

[X]
心靈絮語

掌握情緒就會贏

    在快速、紛亂、複雜及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人類所要面對的不光只有外在環境的重重壓力,更需要重視心理內在的平衡、舒適、與健康。

    以台灣社會為例,因為生活壓力,導致身心失衡、情緒困擾、思考固執、行為衝動,影響人際關係,因而損傷心理精神健康者,有日漸增加的趨勢。此一趨勢之所以不可避免的伸長及延續,或許與現今社會步調遠較二、三十年前,快速跳躍許多。因為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電腦、網路、手機、智慧型行動裝置、無線傳輸,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競相推出新穎的人際互動裝置。正因為大量使用這些迅速、便捷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得現今社會充斥著快速流通的大量資訊、圖檔傳輸、速食文化和競速模式。人類溝通和互動的模式,也從過去面對面、採用語言表達、肢體運作的方式,變成現在快速運作的模式。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在此刻起了微妙而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充滿著起伏的情緒、狂飆的速度、欠缺彈性的固執思考,以及衝動欠缺理智的行為。

     對於二十一世紀人類精神心理健康的此一重要課題,個人治療病患時,採用控制情緒技巧的知識和具體作為。可讓擁有高度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Q)者可更加精進,活絡人脈;令常被不安、恐懼、焦慮、混亂情緒包圍者,能提升自我情緒的控制力,避免焦慮症、憂鬱症及躁鬱症等精神心理疾患產生。

     美國哈佛大學知名的精神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其劃時代心智革命的著作-情商(EQ)一書中提及:「掌握情緒首要之道,是要能察知自我內在的情緒。」有了自覺的能力,方能進一步掌握控制負面狂亂的情緒,修正悲觀的認知,避免鑽牛角尖的「自動思考」,改採理性的觀點,並能考量站在對方的立場,發揮同理心。一旦能有高EQ,和傾聽他人心聲的能耐,自然可以讓內在的情緒舒緩,安定調整思考的彈性度,產生創造性、生產性的行為,避免並解決人際衝突,進一步發展出人類互相合作的行為模式,達到成功快樂的人生境界。

    東方社會採用「森田療法」治療精神官能症,以及西方社會運用「認知行為治療」處理情緒障礙患者。這些治療皆有其行為科學基礎作為依據,在臨床上也被有效應用。這些行為科學基礎乃源自近二十年人類神經科學知識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理解:人類產生情緒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與支配理性思考和下達行動命令的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 相互之關係與彼此之交互作用。舉例而言,當我們面對負面壓力時,即刻會同時觸動活化邊緣系統與大腦皮質的神經系統,二者均可迅速地傳達神經訊息至身體各部位。然而,大腦皮質所傳達的神經訊息會略慢於邊緣系統所傳遞的神經訊息大約一至二秒。若能在掌握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被激化後,忍耐一下,就可以讓控制理性思考和行為的大腦皮質掌控全局。如此,則能將紛亂、憤怒、焦躁的情緒控制下來,進一步運用大腦皮質理性思考和行為控管的功能,來避免和調整偏差之衝動行為,包括自殺行動。以上所提及的行為科學基礎,充分地支持了東西方心理治療的可行性和有效度。

    有關於企業領袖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在歐美社會很早便被提出,並廣泛討論。由於全球化的影響,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通貨膨脹、企業併購、劇烈競爭,無論是企業的高階主管、甚至中階主管,愈來愈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情緒失調、認知偏差和行為失控的情況,早在西方社會已相當普遍。作者甚至指出在美國社會中,擁有個人的精神科醫師,方能代表其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多麼耗費精神的高壓任務,也才能凸顯其所象徵的社會地位。不過,不論企業的規模大小如何,對於任何企業的領導人,自身的心理健康關乎到整個企業的興衰成敗,也關乎到企業內,部屬同仁們的快樂和幸福。惟有避免情緒陷阱、事先防範、控管成本,適當研發,保持良好情商,理性思考,正確判斷與行動,發展藍海趨勢,方可成功帶領企業,穩健而長久的經營下去。

    回想過去在醫學中心服務時,由於就診的身心患者過多,經常遇到無法將內心壓力適當吐露的病患。對於這些患者,因為會談的時間不足,也只能被迫以很快的速度,開立抗焦慮、抗憂鬱、或鎮靜安眠藥物。事實上,這些藥物僅能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治標而難治本。如果大家能夠自助養成不累積「憤怒」、「不安」、和「壓力」的習慣,維持身心健康,掌握情緒、調整認知、控管行動,相信必能遠離焦慮、憂鬱,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本文作者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哲學博士,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會第一至第四屆理事,前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教育部部定副教授,現職為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

2013-02-22